close

2018 為瞭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快報記者祝福新年(2)


采訪中心民生新聞部記者 代國輝

作為一名普通乘客,在打車的時候,時有遇到出租車司機拒載議價,失望過氣憤過。後來漸漸習慣坐網約車,就隻為避免可能遭到的拒載議價。

再後來,深入接觸出租車司機這一群體,自己的想法有瞭改變。這個群體中,始終有那麼些人不因外部環境的壓力所迫,穩守底線,遵章守法,有急救摔跤老人、將開車當生意精耕細作的陳河柱,有從業20餘年從不拒載的李輝等等。

2018年,希望出租車的改革能惠及司機,惠及大眾;希望他們的堅持能溫暖自己,溫暖他人。

采訪中心民生新聞部記者 李佳文

新一年繼續多跑腿,勤動筆。

濱江邊住瞭30年,也見證過2010亞運盛事,但2017年12月5日“一江兩岸三帶”景觀照明提升的成果還是在亮相的剎那間感動瞭我。24棟建築完整演繹瞭16組富有嶺南風情的動畫作品,配合珠江兩岸40公裡岸線、10座橋梁的流光溢彩。珠江南岸、江灣橋上、海印橋上,都是紛紛掏出手機、相機的市民。濱江路火爆程度堪比每年一度的迎春花市。此情此景,正是燈海花城江景美,夜遊羊城增趣味。

從全城獨傢披露一江兩岸三帶提升方案的招標,發掘珠江兩岸光亮工程從無到有的歷程,再到記錄提升成果亮相當天的驚艷效果......這組報道讓我學會瞭,要常保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邁進從業十周年之際,我將鞭策自己繼續眼觀八路,耳聽四方,勤跑腿,多動筆,不忘初心,繼續做好廣州發展的觀察者和記錄者。

采訪中心民生新聞部記者 高鏞舒

2017年我加入瞭醫療健康記者隊伍,開始在廣州各大、小醫院間奔波,采訪的對象多為醫患。朋友們問我:“這麼年輕天天看生老病死會不會很壓抑?”我說並不會。恰恰相反,這樣的經歷讓我離生命更近,我看到生命的張力,它是那麼渺小又那麼頑強。

健康是福,於自己,免受疾病折磨;於親人,免受精神壓力甚至經濟壓力;於醫務人員,他們能有更多時間休息陪傢人。

2018年許個願,希望我認識的和認識我的人都能健健康康蹦蹦跳跳噠。

采訪中心民生新聞部記者 嚴蓉

2017年,是我做公益記者的第六年。六年,已經不記得寫過多少求助的個案,有時候內心也會經不住自問,我們真的可以幫到他們多少?就在上個月,采訪遇到恤孤會的以前的代會長王頌湯,他告訴我,有一個他們幫助過的小姑娘,從絕望無助的重病狀態得到及時的醫治,從而獲得新生的希望,現在把自己做的“永生花”拿出來拍賣,得到的錢全部捐給其他需要幫助的重病孩子。“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做公益是對社會最好的投資。”我記得王頌湯和我說過這樣一句話。

是的,也許我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也許一些希望就是改變他們人生的契機,但如果不去做,就連那微光都沒有瞭。

希望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願天下所有的孩子身體健康。

采訪中心社會新聞部記者 李應華

2017年印象最深的事,應該是我作為黃埔區的跑線記者參加瞭第一屆黃埔馬拉松的半馬項目,在賽道上,看著路過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工廠、加速器、孵化器,心裡想的是“啊,這裡我采訪過”“啊,這裡來過好幾次瞭”。

我跑黃埔區也3年瞭,目睹著科學城從要坐接近一個小時公交,途中還要換乘,到現在地鐵六號線延長線開通,半個小時可以到崗頂、40分鐘可以到傢的變化。前幾天坐地鐵到科學城采訪,發現平時到最後幾個站還有位置坐的地鐵竟然一路擠到香雪,後來才想起香雪節要開幕瞭,通瞭地鐵以後,市民去欣賞更加方便,自然人氣也旺起來瞭。

希望傢人開開心心,我不介意平淡,隻願和你們一起過著快樂的日子。

采訪中心社會新聞部記者 朱清海

“我們又幫助瞭一個個案。”2017年12月29日晚上10點,“尚老板”發來一條微信分享好消息。此前,廣州氣溫驟降,天寒地凍,外來人員尤其是流浪者怎麼“過冬”?致電天河好人尚丙輝關愛外來人員工作室,他忙於在一些流浪者較集中的場所派發禦寒的衣被和食物。令人動容的是,他和志願者還為一名老傢在遙遠的黑龍江、流離在外30多年現已60多歲的阿姨尋親,幫助老人和30多年未見過她的兒子在廣州相聚。在尚丙輝工作室,見到一直牽掛媽媽的兒子頻頻落淚,我既喜且悲,為他高興,同時也羨慕他,難以抑制對已故母親的思念。聽到尚大哥再一次報喜,我想,這座城市之所以溫暖,離不開他們的默默守護。

我還想說,媽媽,新年快樂!

采訪中心社會新聞部記者 謝源源

2017年,當社區記者第八個年頭,行走在大街小巷,看廣州的日與夜,感受這個城市的變化。和各色各樣的人相遇,環衛工人、禁毒社工、臨終關懷護士……聽他們的故事,聽他們為這個城市的文明做出的努力。

和各種各樣的民俗相遇,沙灣飄色、起龍舟扒龍舟、華光師傅誕……看熱鬧背後的水土風情。

和一個個新政策相遇,積分入學、青藍計劃、舊樓加裝電梯……在解讀中感受廣州脈搏……

2018年,繼續前行,期待和你相遇!

采訪中心社會新聞部記者 彭程

2017年初的時候,我在廣東清遠采訪瞭一位年僅21歲的特教老師偉玲。她在17歲的時候就開始獨力撫養比自己小8歲、從小患上自閉癥的弟弟,父母不在身邊,她又當爹又當媽,短短幾年間,經歷瞭很多同齡人根本無法想象的困難。幸好,她沒有被生活的殘酷所擊倒,而且帶著弟弟挺過瞭一個個難關。

偉玲說,在新快報報道瞭她的故事後,她獲得瞭社會好心人士的幫助,開辦瞭一傢小型的特教機構。因為弟弟,她夢想能在特教事業上繼續貢獻自己,幫助更多像弟弟一樣的特殊兒童。

2018年,我祝願她能夢想成真。

采訪中心調查新聞部記者 尹政軍

“鐵肩擔正義”的誓言從未敢忘,做“有高度有溫度有深度的新聞”的初衷始終未改,從國之大政到草根百姓,有新聞的地方就有新快報人執著的身影。

我們一起對歌歡笑,一起相擁而泣;我們一起書寫歷史,一起展望未來;我們一起風雨兼程,一起執著堅守……

我們誓將平凡的每一天活出精彩。

采訪中心社會新聞部記者 朱爍然

2017年年初,我接連暗訪調查瞭幾個食品安全相關的案例,從給幹木耳違法添加硫酸鎂增重,到未開封的牛奶卻離奇發出酸臭,再到專門請人回收客人“口水油”的重慶火鍋店……

所幸,在我們報道前後,相關執法部門均及時介入,將違法犯罪分子繩之以法。

展望新的一年,我希望這類食安問題能越少越好,畢竟作為一名吃貨,能有更多安全的美食,才能讓我們放心地大快朵頤。

采訪中心時政新聞部記者 董芳

我的2017年,最大的成就感應該是做瞭母親,有瞭一個可愛的女兒,而最大的感觸是,我開始學會用孩子的眼光看這個原本熟悉的世界,突然發現,我們身處的這座城市,還有這麼多柔軟、溫暖地方。

2017年,廣州地鐵開通瞭女性車廂,媽媽們帶著孩子走進來很安心,但即使在普通車廂,每次也都有人讓座。

逛商場的時候,我發現母嬰室越來越多,設施條件也越來越好。能讓每一位母親在外時能方便且有尊嚴地照顧寶寶,我想這是衡量一個城市是否文明和人性化的重要指標,雖然這件事看起來真的很小。

2018年來瞭,希望在新的一年,天空更藍,城市更美,人心更暖。

采訪中心時政新聞部記者 黃婷

今年廣州《財富》全球論壇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透露,智能機器人醫生有望在2018年在廣州率先投入使用,在現場的我在反問自己,我們的工作真的會被機器人取代嗎?




這個問題我給不出答案。但我想我的另一個采訪對象可以,他叫梁釗明,是珠江鋼琴廠的一名鋼琴調律師,從流水線工人做到廠長,憑過硬的技藝被評為南粵工匠,在他身上有常人難以想象的克制與堅持。為瞭保護耳朵、保持對聲音的敏銳,二十年來他作息規律,從不去KTV,非科班出身他淘碟片聽曲,自費聽音樂會,這些微小的細節也讓人理解為何他能收獲工匠的光環。

我想,之於工作,之於生活,有時候沒那麼多捷徑可走,低頭勤勉,抬頭望天,依勢而變,來年讓我做一個快樂、敬業的碼字人,文字的背後有能被你讀到的真誠!



(原標題:2018 為瞭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快報記者祝福新年(2))



本文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aushaseauu 的頭像
    reaushaseauu

    reaushaseauu的部落格

    reaushasea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